帐号: 密码:

支付方式 | 诚信经营 | 旅游卡 | 公司旅游 | 商务会议 | 自订线路 | 门市地址 | 关于我们

首页旅游资讯 》 江西流坑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

江西流坑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

作者:一剑飘红 来源:新浪博客 发布:2012-03-16 浏览次数:

上世纪九十年代,在江西腹地交通罕至的一片地方,有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被外界“发现”,因其悠久的历史与严谨的宗族传承、完整的建筑群落被冠以“千古第一村”、“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”等美名。这个村庄地处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,名曰流坑。

千古第一村

千古第一村

至今那里的交通还是令游人头痛的,无论从南昌、吉安,还是鹰潭、抚州,都要乘两个小时以上的长途车才能到达乐安县城,从那里有乡间车到牛田镇,三十公里,近一小时车程。牛田到流坑还有八公里,只能靠摩托或机动三轮车了。乐安往来各地的车均要经过一个叫“潭港”的丁字路口,那里有流坑的大型广告牌,可在此拦车前往各地,当然如果能坐上每天一班从南昌直达流坑的旅游车则会轻松很多。

作为一个村庄,流坑已存在了一千多年

作为一个村庄,流坑已存在了一千多年

作为一个村庄,流坑已存在了一千多年,绝大多数村民姓董,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。流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由一世祖董合肇基,那一带当时“犹是鱼凫之境”、“榛篁森翳,人莫有居者”,但在中原板荡天下纷扰之际,青山绿水、别有天地的流坑,无疑是一方栖息耕居的理想之地。

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董家在当地已是大户人家

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董家在当地已是大户人家

随着人丁逐渐兴旺,地少人多的矛盾迫使董氏家族迁往不远处一片名为“中洲”的高地,即如今村址所在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董家在当地已是大户人家,成为典型的庶族地主。第三代董文广是个颇有远见的人,他“悉出金帛,多营书史,大启黉舍,招延学徒”,从他儿子董淳第一个中进士开始,董家开始了在宋朝的辉煌时代。

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

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最后标本

这一时期,流坑董氏中进士多达廿六人,并且通过科举入仕,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甚高的大家族。特别是宋仁宗景佑元年,流坑董氏第四代董洙、董汀,第五代董仪、董师德、董师道五人同科进士,称“五桂齐芳”,被士林传为佳话,族人建“五桂坊”纪念此荣耀之事,后来文天祥《谢恩表》中有“花耀贴金,一门而五董”之句,即典出于此。

这个村庄地处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,名曰流坑。

这个村庄地处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,名曰流坑。

董氏步入耕读社会大家族发展的良性循环,即以田产助科举,再以仕宦扩田产、固宗族的生存模式,现仍矗立在村西口的为纪念南宋状元董德元而建的“状元楼”、村中的“五桂坊”遗址等说明宋代的流坑村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村落。进入仕途者,上至参知政事、尚书,下至主簿、教谕,超过百人,还有两名御医和诸多未入仕途的文人学士。

千古流坑

千古流坑

但是到了元朝,流坑却经历了近百年的动荡和劫难,主因是董氏汇入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大军,及兵败,“乡以勤王故,遭兵祸稍酷”。随后十余年间,又是“山寇劫掠,出没不时,流坑适当冲要,乡无宁居”,族人流徙他乡。及后,更惨遭“丙申之难”,董氏“少壮奔迸四出,老弱毙于兵刃者不胜计”。董氏族人散亡四方,流坑村几成一片丘墟,科举入仕根本就没可能了。

门口晒的辣椒

门口晒的辣椒

然而动乱中的董氏家族从未放弃宗族制度的建设,其间修族谱、建宗祠,到朱元璋建明之后,董姓族人陆续返回故园流坑,随着明初社会逐渐安定而休养生息,很快重新繁衍昌盛起来,并复开登科之例,仕者渐盛。虽入仕之人数与宋代相比相差甚远,但仍不失书香门第之风范。

自明朝中期开始,长江、运河的水运成为“黄金水道”,江右商帮异军突起,流坑董氏垄断了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,竹木资源为董氏各房派之公产,并依靠宗族力量控了乌江的竹木运输,不仅使董氏摆脱了明代后期经济上的困境,而且在族内新生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商人群体。

发家致富之后,他们纷纷通过捐纳的途径,挤入士绅官僚阶层,还以巨额财富积累去扩大族产、修建祠堂、编刻族谱、立学助教、修桥铺路等,使流坑又一次繁荣兴盛。流坑董氏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耕读文化一定受到严重挑战,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流坑的科举功名大为衰落,清朝两百年间居然只出了一个进士,最终从一个科举仕宦巨家蜕变为乡间平民宗族。千年流坑,前五百年仕宦,后五百年经商。

传统砖木结构的房子很难千年不倒

传统砖木结构的房子很难千年不倒

由于传统砖木结构的房子很难千年不倒,加上元代的劫难,流坑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,少数为明朝中后期的。前五百年仕宦所遗留的痕迹荡然无存,仅能从后五百年经商积累所后建的房子里找到一些耕读文化的痕迹。

大夫第

大夫第

“理学名家”宅,为明代中宪大夫、刑部郎中董燧故居。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明代后期建筑,位于流坑中巷的中段,坐北面巷,紧靠其东侧,还建有一前置天井的小厅堂,门楣上署有“大夫第”三字;

理学名家

理学名家

前辟大门廊,为一进三开间,经后代改修,仅遗门廊部分为明代原物;其正门前两侧分立圆雕红石狮一对,虽显得斑驳古旧,但雄风犹存。

经商所迅速积累的财富让流坑在明朝中期进入再一次的辉煌时期,董燧对流坑村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。他在宋元村落建设基础上,拓展“龙湖”,并在村落主体部分按七横(东西)一纵(南北)辟出八巷,沿巷营建房宅,形成规整有序的村落布局,现在流坑的格局就是那时候定型的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流坑时曾赞:“其处阛阓纵横,是为万家之市,而董氏为巨姓,有五桂坊焉”。

“旌表节孝坊”则是清代晚期建筑

“旌表节孝坊”则是清代晚期建筑

“旌表节孝坊”则是清代晚期建筑,为流坑“孀声懿范”张、陈两位贞节妇所建,是四柱三间三楼的砖石建筑;其顶部中间部分高出,两侧等高对称,上覆青灰瓦,檐角起翘;正面上方嵌红石“圣旨”竖匾,中坊横条红石上刻“旌表节孝国学董朝杰之妻张氏偕媳儒士金鳌之妻陈氏”,下方收有“节孝坊”三字;

此坊主要部位其檐宇部及各层坊装饰图案丰富

此坊主要部位其檐宇部及各层坊装饰图案丰富

此坊主要部位其檐宇部及各层坊装饰图案丰富,有花卉、灵兽、祥禽、人物等;手法多样,有石刻、堆塑、砖雕、彩绘、墨书等,整个牌坊显得华丽典雅,气派轩昂。